聚羧酸系减水剂( PC) 是一种分子中含羧基接枝共聚物的表面活性剂,其分子布局呈梳型,主链短(由含羧基的活性单体聚合而成) . 侧链长(主要为PEO 链) ,具有较高的空间位阻效应. 它还具有掺量低、减水率高、坍落度损失小、对凝聚时间影响小、使用效果不受掺加挨次影响等诸多长处, 其某些性能还可以通过优化合成工艺而达到,如活用聚合方法可调整其分散性能和引气性能等. 别的,由于聚羧酸系减水剂在合成出产过程中不使用甲醛和其他任何有害原材料,属于环境友好型的减水剂产物 ,所以十分受研究界和工程界的重视。
目前,聚羧酸系减水剂已成功地应用于高强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清水混凝土、混凝土预制精品构件等特种混凝土中,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 我国东部地区的部门搅拌站已经最先使用聚羧酸系减水剂来配制普通商品混凝土。
为适应不同工程的要求,通常将不同品种的减水剂进行复配,以降低产物成本、扩充产物种类、形成系列化产物;或将某种减水剂与缓凝剂、早强剂、引气剂等复配在一起使用,以获得取长补短、事半功倍的应用效果. 如萘系高效减水剂( NSF) 常与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L S) 、缓凝剂、引气剂、保水剂等复配。这样既可降低产物成本,又可延缓混凝土的凝聚时间,或改善混凝土坍落度保持性和泵送性能. 氨基磺酸盐系高效减水剂(ASF) 虽然其流动性保持性优异,但因成本相对较高,通常被作为萘系高效减水剂( NSF) 的改性剂使用。
实践注解,聚羧酸系减水剂与几种常见的减水剂复配使用后,要么呈现沉淀现象,要么导致混凝土用水量异常增加,要么引起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加速,在必然程度上影响了混凝土的质量保证和工程应用者的积极性,这为聚羧酸系减水剂的推广带来了必然阻力. 究其原因,主要是聚羧酸系减水剂作为一种新型减水剂,人们对其复合应用的性能效果研究较少,更无法从深层次理论长进行猜测。据查询拜访,实际应用中,为降低应用成本和解决聚羧酸系减水剂应用过程中呈现的离析、泌水等问题,工程界已最先测验考试将聚羧酸系减水剂与其他品种减水剂复配使用. 为准确指导工程实践,确保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安全、高效使用,本文将通过系统试验,探讨聚羧酸系减水剂与其他品种减水剂复配使用的可能性,其成果对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开发研究和工程应用将有所裨益。
结 论
1.从溶液的互溶性来看,实际工程中PC与MSF或SAF减水剂溶液不能复配在一起掺加,而在不考虑复合使用效果的情况下,PC存在与LS,NSF或ASF复配使用的可能。
2.综合净浆和混凝土的试验成果,PC与LS或SAF复合掺加,在塑化和增强效果方面具有叠加效应,且在0. 10 %PC的基础上复合掺加LS或SAF还有助于改善混凝土的坍落度保持性。
3.PC与NSF,MSF或ASF复合掺加,城市削弱其塑化效果,且PC与NSF复合掺加时对塑化效果和坍落度保持性的负面作用最大。
4.关于PC与其他种类减水剂复配掺加应用效果差异较大的深层次原因,有待进一步通过试验进行阐发和注释。